之所以有倫理上問題,總是在遭遇道德困境了,或經歷一番犧牲之後的反省,人倫之間如此,對不會喊痛的大自然更是。隨著科技文明進步,了解到更多自然科學事 實,但更扎實地是運用這些了解到的事實對大自然的掌控及其衍生的生態災難。此時,不禁要問,更多的知識為何不是更多的慈愛反而是更多的苦難?更多的知識為 何不是更多的拯救?對生態災難的反省,應該著重在對自然科學的知識上嗎?還是應該著重在我們如運用這些知識的態度上呢?
為何總是在潰堤前補強堤防,流血中憶起同樣的傷痕?能怎麼辦呢?
就這麼辦!這是我們被拋擲在這個世界的遭遇,也是要時時警醒自己應該有的態度。事實已是如此了,如何讓現在的「實然」成為「應然」——應該的、理想的「那個樣子」,是「在世存有」在此遭遇下一直要作的決定。
要作什麼決定呢?或許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Rolston Ⅲ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