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來越看不懂了。
面對老師已查過的章節,自己也重複讀過了,如今再讀仍有許多疑惑之處。
為什麼呢?
我知道聖靈每次要我們領受的各不同,但我想質疑的是自己讀經的心態。
我常想早點看完一卷書信,也常一次一個多小時看三四章,也常往後翻看剩下幾章,在看到最後一章後會有一種「達到目標」的成就及如釋重負的感覺;聖經上畫了好幾條線和好幾種顏色,也寫一些註解及感想;也開始朗朗上口一些字句及可以粗略解釋一些概念了……。只是,除了畫過的線及不陌生的字句,每一次重讀一個章節,不只是仍有疑惑的經句更是對整篇少有深刻的感想。都仍有一種疏離感,我好像離這些經文很遠,這些經文都似乎不在我的生活裡出現,我的生活似乎與這些教導是兩回事的,只是它寫在書上而我去記誦——我沒有感動。
我沒有感動。
聖經,是上帝的話,是上帝救贖的特殊啟示,
而我是用什麼心態來讀上帝的話?
難怪我沒有感動,難怪我愛讀不讀的,難怪我愛聖經相關的勝過聖經本身。
我沒有渴慕上帝的真理,
我沒有很飢渴地去滿足,卻很自然地渴了就喝餓了就吃,
甚至花很多心力去滿足口腹之慾,
我沒有很愛慕地去追求,卻總是愛得到些什麼愛為自己作些什麼,
甚至積極地尋思贏得一些人的好感,
而 聖經,是上帝的話,
我是真的這麼認為嗎?
2 則留言:
我想我無能去說什麼,大概只能分享我的感覺......。我在讀經時的感覺常常會和你一樣,沒有感動,但並不是全部。
我想聖經不是均質的,就如同她是活生生的生命一樣,因為是活的,即便是同一個章節、同一段落,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種遭遇、每一次的閱讀都可能又走出另一條路、聽到不同聲調的話語、看到不一樣的色澤,而生命經過些什麼後再去讀,也會有不同感動和領受,其實這和讀其他書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是為什麼我們讀經、看書畫的重點,每個人都不一樣、同一個人不同時候的閱讀也很可能再看出不一樣的重點。
而讀聖經和閱讀其他書最大的不同在於,聖靈會讓我在讀經時有特別多與生命經驗相契合的感動與領受,我畫的重點,很多是用生命經驗換來的感動,我也常常在痛苦時讀經,所以,我很記得一些讓我刻骨銘心的經文,但是說真的,如果沒有一再一再地複習還是會淡忘,這或許也是因為上帝要我們花一輩子謙卑而認真的讀經吧。
所以,我覺得,生命經驗很多時候是急不來的,讀經同樣也是急不來的。但是急不來不是不做,而是稍微調整自己的腳步,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讀經的步調和方式,怎麼樣最好,聖靈會帶領,然而最為迫切我們必須做的是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要警醒!」,更謹慎、更深刻的去感受體會生命中每一個時刻,隨時回到聖經、倚靠聖經,欣然領受並感謝上帝每一時一刻的保守與恩賜。
我不是很清楚文勇所謂的「感動」是什麼,是說「與自己的生命經驗契合」嗎?還是一種心領神會的感覺?或許文勇可以分享或解釋一下。
不過,在這篇分享裡,我也發現到文勇是要提醒我們「讀經的態度」,我很感謝文勇發起暑假的讀經,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形式,我可能不容易去面對到自己讀經的心態-因為形式容易讓我去應付,但是讀經又豈是能夠應付的呢?而若沒有暑假讀經的形式,我又怎能夠真實的面對到我很有可能跑出來的應付心態呢?那麼,我要怎樣才能不去應付?我要怎樣才能夠回歸到讀經的初衷呢?
我想這些過程都是一種收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