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讀書會>研究進度報告與討論081030

位同學大家好:

由生態所的幾位研究生所發起的小seminar讀書會,
從2007年的8月14日正式運作至今,已經超過一年又兩個月了,期間我們幾乎每個禮拜都有數個小時的討論,有時是針對自己的研究進行報告,有時是一起閱讀研究相關的重要書籍,其中也有日常生活的分享、一同觀賞電影…。

這個始自於「研究生互助會」概念的讀書會,其實已然發展成超越了參與夥伴的各自研究、而更貼近彼此生活與心靈的聚會,在這不算短的相處時光裡,我們愈發確定在這條學習如何做研究的路上,我們真的很需要有表達陳述、討論反省的機會,我們也真的見識到了透過數個人的分享所能接觸到的書籍、知識,往往勝過一個人單打獨鬥所能認識到的,我也也真的認識到了一個人的反省往往是不足的,而總需要他者的幫助。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自從讀書會開始運作以來,我們持續地透過電子郵件、張貼海報、架設Blog等等動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一起來分享小seminar讀書會的美好,我們也曾經嘗試將讀書會時間調整至應該是許多學生都允許的時間舉行,同樣為的是希望與更多人分享、期待更多人參與。

時間過得很快,讀書會的許多成員都已經進入到深感沈重論文壓力的時期,這並不意味著小seminar讀書會就要停止,而是將因著大部分成員的現實情況而做出一些調整,未來的讀書會將鎖定在每個人的研究進度報告上,彼此討論與督促,當然,我們也歡迎新的夥伴加入、參與報告和討論,我們更期待未來生態所的學生能有意願延續這樣的讀書會,開展出更為豐富多樣的學習、研究與討論的風氣。

本週讀書會規劃:

本週的讀書會將在10月29日(星期四)上午10點於430教室舉行。參與的夥伴們可以將自己的研究工作儘可能地詳細臚列,譬如還需收集什麼樣的資料、還要閱讀什麼樣的文章書籍、研究論文可以分成哪幾個部份且相關準備與書寫工作又有哪些、預計完成步驟或按順序該如何安排進度…。屆時我們可以一起來對照討論,看彼此有什麼不夠或不清楚的地方。

而文勇也會與我們分享他目前的研究進度,而我們正可以透過他的分享與相關的討論,來幫助自己調整進行研究、論文撰寫的視野與腳步,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來參與。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轉載>國際知識饗宴,環境倫理學之父Dr. Holmes Rolston, III靜宜大學開講

(轉載自靜宜大學焦點新聞

靜宜大學之邀,國際知名「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Dr. Holmes Rolston, III),10月17日於靜宜大學進行「上帝的護持與生態中心主義」(God's Providence and Ecocentrism)專題演說。羅斯頓教授專業、投入的演講風格,引領聽眾進入環境倫理、生態靈修、科學與宗教研究等專業領域,並透過分享、交流及互動,為建立台灣生態文化撒下希望種子! 
  

靜宜大學校長俞明德表示,為尊崇天主教聖人聖方濟對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的貢獻,反映靜宜大學「進德修業」的核心精神,生態學研究所特別設立「聖方濟講座」,以落實天主教大學對生態認知、土地認同。靜宜大學非常榮幸邀請到當代「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共同為聖方濟講座進行揭碑儀式,希望藉由聖方濟講座,落實天主教生態守護信念,引導師生追求實踐聖方濟生態智慧、環境正義及自然之愛。
  

會中由靜宜大學宮高德神父與韋立仁修女共同宣讀「聖方濟講座開座誌詞」;教廷駐華代辦陸思道蒙席、羅斯頓教授、靜宜大學俞明德校長、趙天儀教授、生態學研究所顏瓊芬所長等貴賓及師長共同為聖方濟講座揭碑。
  

在演講中,羅斯頓教授指出,自然之道即十架之路,大自然不只需要被尊敬,更要被當成神聖的恩賜來尊崇。人與自然的關係,無法以自然科學的因果關係來詮釋,人要以自然為「家」,需要上帝護理及引導。人若擁有宗教觀,對於環境觀念的提升將有顯著的幫助。
  

羅斯頓教授表示,生態學探討個體與整體之間關係的原理,這個整體是以「家」的觀念來表達。大自然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最原始恩惠,但是,人必須以愛上帝和愛鄰舍作為最重要的生活規範,這些恩惠只會賞賜給接受上帝管教的人。在聖經中,讓我們瞭解,羊群需要飲水和糧草,正如人類的生命需要飲用水和糧食一樣,這是古往今來的生態學者都瞭解的事實,而聖經把這個事實提升成為人類生命的原型。牧羊人雖然也和羊群一樣須要飲水和糧草,但是,必須行走在義路中,儘管生命中充滿死蔭幽谷,但是,土地上和靈性上豐富的供應預備,支撐維繫著義人的生活。
  

21世紀工業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一方面擁有更多關於自然循環過程的知識並且更懂得如何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卻似乎和大自然漸行漸遠,人與環境之關係變遷,從人定勝天的思想與行動,一直到大地反撲的各種天災人禍,人與環境需不斷調適、學習教訓。羅斯頓教授呼籲,我們要尋找一個適當「順從自然」的倫理,並且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使人類在地球上的適合性最佳化。
  

羅斯頓教授為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榮譽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生態哲學專家,並被譽為「環境倫理學之父」。2003年羅斯頓教授獲頒「登博敦獎」(Templeton Prize)的榮譽,該獎是為了表彰從事靈性世界的探索與推廣的卓越人士所設,在宗教人文學界是極高的榮譽。羅斯頓教授最具影響力的作品為1975年在<倫理學期刊>所發表具突破性的文章,以及1988年《環境倫理學》一書中所表達其成熟的倫理學理論。他的學術專長在於探討「科學與宗教」交織互動中最核心的議題,特別是在「生態系與倫理學」方面的論述更是貢獻卓著。1997年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著名的紀福講座 (The Gifford Lecture)中擔任講員,演講內容於1999年出版《基因、創造和上帝》(Genes, Genesis and God)。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轉載>環境倫理大師羅斯頓 成大開講 他說:人類是地球之子,必須懷抱著敬意、公義與憐憫

(轉載自2008/10/9成功大學校園焦點

國立成功大學擔任客座特聘講座的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即日起以「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為主題推出十二場環境講座。首場「野性的呼喚:哲學走向荒野」7日在成大醫學院成杏廳舉辦,成大副校長黃煌煇教授擔任主持人。羅斯頓教授的名氣,魅力無法檔,許多學子及社會人士慕名而來,除一睹大師風采、也傾聽大師的精闢見解。羅斯頓教授呼籲學子們要向大自然學習內在價值,因為人類是社群的公民、土地的住民,更是地球之子,寓居於地,必須懷抱著敬意、公義與憐憫。

會中,黃煌煇副校長特別代表成大賴明詔校長對羅斯頓教授來成大講學表示誠摰地歡迎,從事海洋工程著力甚深的他表示,在生態危機及全球暖化的環境下,大家都需要仔細地來聆聽並吸取羅斯頓教授對大自然、保存大自然價值,及對哲學的見解及智慧。

羅斯頓教授以價值哲學的角度出發,再思大自然之各式價值,進而詮釋環境倫理學之核心觀念。羅斯頓教授指出,對人類而言,大自然呈現各式價值,包括維生價值、經濟價值、休閒價值、科學價值、美感價值、基因多樣性之價值、文化象徵性之價值、人格塑造之價值、複雜性與單一性之價值、穩定性與自發性之價值、辯證性之價值、生命價值、宗教價值等。他強調,誠實乃是上策,有良好的倫理信用才是良好的生財之道。環境保育是最好的政策,而良好的環境倫理乃是良好保存自然價值的永續之道。

為什麼要有道德感?羅斯頓教授指出,比較傳統倫理學及環境倫理學之差異,乃在於傳統倫理學的限制是將自然環境區隔在人類倫理之外,看重人體內的健康,卻將環境的健康排除在人體之外。然而,優質的環境,就是乾淨的空氣、水與土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生病的環境無法產生健康的文化。相較於傳統的倫理學,認為應將自然環境納入倫理道德之範圍,除了強調人類對於大自然應有的道德責任,更積極主張人類應當向大自然學習與效法那內在於生態體系的倫理價值。人類作為道德性之主體,倫理學因之而生,但是倫理學之範圍應涵蓋生存於地球之上的所有生命體,包括動物、生機體、物種、生態系、地球及人類。因為一切生命皆有其內在價值。

Holmes Rolston III教授是二十世紀環境理學主要倡導者之一,走遍世界七大洲宣導環境倫理,也是許多環保團體包括美國國會與總統的顧問,羅斯頓教授的學術背景主要含跨物理、倫理學、生態及宗教,又因他長期關注環境,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亦頗有涉略,因此,對於現代人如何因應全球暖化帶來的環境問題,身為一位環境論者,他更會從哲學、倫理學的領域思考社會價值的型塑或扭轉的可能。

Holmes Rolston III教授於10月至11月中旬擔任成大客座特聘講座,並以「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為主題,在台推出十二場環境講座,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其中,六場講座於成大及南科樹谷園區會議廳舉行,自即日起至11月11日每週二下午1時30分至5時,一連六週陸續登場。除「羅斯頓系列講座(一)野性的呼喚:哲學走向荒野」,還有10月14日「羅斯頓系列講座(二)全球環境危機對科學與宗教的挑戰」在成功大學醫學院成杏廳登場,由成大馮達旋副校長主持、10月21日「羅斯頓系列講座(三)人類對大自然的責任:環境倫理學的見證」在成大文學院學術演講廳登場,由成大工學院院長吳文騰主持、10月28日「羅斯頓系列講座(四)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對話:對保存自然價值的呼籲」在成大文學院學術演講廳登場,由成大通識中心主任王偉勇主持、11月4日「羅斯頓系列講座(五)科學、良知、保育:基因、創造與上帝之間的迷人課題」在成大圖書館會議廳登場,由成大研發長曾永華主持、11月11日「羅斯頓系列講座(六):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安居地方的企業責任」在南科樹谷園區會議廳舉行,由成大教務長湯銘哲主持。

另外,有六個場次講座則於台大、清大、師大、東華、靜宜、淡江等校登場。此外,也特別針對全球暖化議題舉辦「全球暖化危機下再思科技與社會」國際研討會,由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合辦,訂於10月31日及11月1日登場。
 
羅斯頓於1932年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1953年畢業於北卡羅萊納戴維森學院,得到物理和數學學士學位。之後,他進入李奇蒙德的協合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Richmond)繼續進修。他又前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受教於名師托倫斯(T. F. Torrance)門下,並於1958年得到神學與宗教研究博士學位。他延續對大自然探討的初衷,又在1968年獲得匹茲堡大學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碩士學位,然後受聘於科羅拉多大學哲學系至今,並於1992年獲傑出教授殊榮(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羅斯頓教授的學術專長,是在探討「科學與宗教」(science and religion)交織互動中的最核心議題,特別是在「生態系與倫理學」(ecosystems and ethics)方面的論述更是貢獻卓著。他進入學術領域最重要的轉捩點在1975年於<倫理學>(Ethics)期刊上發表「有生態倫理這回事嗎?」(Is There an Ecological Ethic? )這篇論文。從此,環境倫理這新的學科就無法與他的名字分開,因此,他被稱為「環境倫理學之父」。他的倫理學基礎,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之上:「大自然不只須要被尊敬,更是須要被當成一份神聖的恩賜來尊崇。」(Nature is not only to be respected but to be reverenced as a sacred gift.)

羅斯頓教授不論在學術論述的開創、學術期刊的創辦、學會的創立及長期投入、專書的著作及論文的發表等均極豐厚紮實。例如:1979年,與另一位哲學教授共同創辦<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期刊;擔任國際環境倫理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thics)通訊總編輯至今;在探討宗教與科學最重要的期刊Zygon擔任編輯委員超過20年之久等等。

2003年5月7日,羅斯頓教授於英國白金漢宮接受象徵宗教領域最高成就的天普力登獎(The 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Toward Research or Discoveries about Spiritual Realities)。這個大獎自1973年開始,每年頒發給對宗教信仰與靈性事工具特殊貢獻的人士,如葛理翰牧師、蘇聯作家索忍尼金、德蕾莎修女等人都曾經得到這個大獎,由此可見教授在宗教界和學術界都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他在愛丁堡的指導老師托倫斯教授亦於1978年榮獲該獎項。

羅斯頓教授曾出版之著作包括《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Environmental Ethics –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 1988)、《Philosophy Gone Wild》、《Science and Religion》、《Conserving Natural Value》、《Genes, Genesis and God》等。

<轉載>成大延聘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駐校講學

(轉載自2008/10/2成功大學校園焦點

球暖化與環境保護為全球關注的議題,關心全球環境問題,國立成功大學延攬國際級大師、曾獲2003年英國天普力登獎、有「環境倫理學之父」美譽的Holmes Rolston, III(羅斯頓)教授擔任客座特聘講座,自10月起至11月中旬於成大講學,並推出一系列的環境講座,期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及未來所面臨的考驗,從環境倫理學的領域剖析遵循的法則及解決之道,為國內環境保護議題注入新思維。

甫抵成功大學的羅斯頓教授,2日上午九時在工學院吳文騰院長、中文系林朝成教授、生態關懷者協會陳慈美秘書長及相關計畫成員的陪同下拜會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雙方針對全球關注的暖化議題、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等,交換不同的見解及經驗,相談甚歡。羅斯頓教授除特別感謝成功大學的邀請,更期許在成大期間透過面對面的接觸以及學術交流的機會,廣泛交換地球暖化與環境保護的心得。

此為羅斯頓教授首次在台灣擔任教職進入校園講課,他期許自己能以不同的角度,宣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他向賴明詔校長表示,環保、能源開發已是全球議題,因為全球暖化、汙染的現象是整個社會層面的問題,更應從哲學及倫理學的觀點思考環境的議題。對於成大的印象,他說自己對成大瞭解還不多,但他知道成大工學院的水準從日據時代就一直是佼佼者。

賴明詔校長表示,成大以工學院起家,在工學領域有很好的研究成果,成大鄰近台南科學園區,與國內多家知名廠商有很好的合作關係,尤其是在光電產業部份。關於環保方面,台灣極為關注,成大也投入許多環境相關研究,例如成大所籌建的綠建築大樓,便是強調節能與環保的效能,它是由一名傑出校友捐助的,未來將做為研究及教學之用。與會的成大工學院院長吳文騰補充說明,成大工學院注重跨領域的整合,針對能源的應用以及水資源的開發等皆有顯著之研究成果,目前也致力開發低耗油、低排氣的汽機車引擎,頗有成效。

對於成大與產業界保有密切關係,羅斯頓教授有感而發指出,美國這幾年亦重視產學的合作,許多大學校長認為大學必需向企業看齊,並縮短研發到製造的過程,這對美國經濟是有好處,但身為一個哲學家,他反思的是科技快速發展之際,人與生態之間的和諧。賴校長深表認同,他說,環境生態和工業發展必須保持平衡。就像他在教學生時總是向學生強調必須學習如何與病毒相處,他告訴學生我們永遠無法擺脫病毒,因此如何達到兩者間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中文系林朝成教授表示,Holmes Rolston, III是二十世紀環境理學主要倡導者之一,走遍世界七大洲宣導環境倫理,也是許多環保團體包括美國國會與總統的顧問,羅斯頓教授的學術背景主要含跨物理、倫理學、生態及宗教,又因他長期關注環境,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亦頗有涉略,因此,對於現代人如何因應全球暖化帶來的環境問題,身為一位環境論者,他更會從哲學、倫理學的領域思考社會價值的型塑或扭轉的可能。

成大期藉著羅斯頓教授到成大講學,能夠在「環境倫理」、「生態靈修」、「科學與宗教」、「生態神學」等領域,開創探討、研究、論述、出版的風氣,讓台灣環境運動能夠邁向更深刻、更整全的方向來發展。並從環境倫理學的角度探討台灣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的核心問題並提出因應之道。

羅斯頓教授於10月至11月中旬擔任成大客座特聘講座,並以「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為主題,在台推出十二場環境講座,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其中,六場講座於成大及南科樹谷園區會議廳舉行,自10月7日至11月11日每週二下午1時30分至5時,一連六週陸續登場。包括10月7日「羅斯頓系列講座(一)野性的呼喚:哲學走向荒野」在成大醫學院成杏廳登場,由成大黃煌煇副校長主持、10月14日「羅斯頓系列講座(二)全球環境危機對科學與宗教的挑戰」在成功大學醫學院成杏廳登場,由成大馮達旋副校長主持、10月21日「羅斯頓系列講座(三)人類對大自然的責任:環境倫理學的見證」在成大文學院學術演講廳登場,由成大工學院院長吳文騰主持、10月28日「羅斯頓系列講座(四)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對話:對保存自然價值的呼籲」在成大文學院學術演講廳登場,由成大通識中心主任王偉勇主持、11月4日「羅斯頓系列講座(五)科學、良知、保育:基因、創造與上帝之間的迷人課題」在成大圖書館會議廳登場,由成大研發長曾永華主持、11月11日「羅斯頓系列講座(六):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安居地方的企業責任」在南科樹谷園區會議廳舉行,由成大教務長湯銘哲主持。

另外,有六個場次講座則於台大、清大、師大、東華、靜宜、淡江等校登場。此外,也特別針對全球暖化議題舉辦「全球暖化危機下再思科技與社會」國際研討會,由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合辦,訂於10月31日及11月1日登場。
 
羅斯頓於1932年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1953年畢業於北卡羅萊納戴維森學院,得到物理和數學學士學位。之後,他進入李奇蒙德的協合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Richmond)繼續進修。他又前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受教於名師托倫斯(T. F. Torrance)門下,並於1958年得到神學與宗教研究博士學位。他延續對大自然探討的初衷,又在1968年獲得匹茲堡大學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碩士學位,然後受聘於科羅拉多大學哲學系至今,並於1992年獲傑出教授殊榮(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羅斯頓教授的學術專長,是在探討「科學與宗教」(science and religion)交織互動中的最核心議題,特別是在「生態系與倫理學」(ecosystems and ethics)方面的論述更是貢獻卓著。他進入學術領域最重要的轉捩點在1975年於<倫理學>(Ethics)期刊上發表「有生態倫理這回事嗎?」(Is There an Ecological Ethic? )這篇論文。從此,環境倫理這新的學科就無法與他的名字分開,因此,他被稱為「環境倫理學之父」。他的倫理學基礎,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之上:「大自然不只須要被尊敬,更是須要被當成一份神聖的恩賜來尊崇。」(Nature is not only to be respected but to be reverenced as a sacred gift.)

羅斯頓教授不論在學術論述的開創、學術期刊的創辦、學會的創立及長期投入、專書的著作及論文的發表等均極豐厚紮實。例如:1979年,與另一位哲學教授共同創辦<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期刊;擔任國際環境倫理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thics)通訊總編輯至今;在探討宗教與科學最重要的期刊Zygon擔任編輯委員超過20年之久等等。

2003年5月7日,羅斯頓教授於英國白金漢宮接受象徵宗教領域最高成就的天普力登獎(The 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Toward Research or Discoveries about Spiritual Realities)。這個大獎自1973年開始,每年頒發給對宗教信仰與靈性事工具特殊貢獻的人士,如葛理翰牧師、蘇聯作家索忍尼金、德蕾莎修女等人都曾經得到這個大獎,由此可見教授在宗教界和學術界都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他在愛丁堡的指導老師托倫斯教授亦於1978年榮獲該獎項。

羅斯頓教授曾出版之著作包括《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Environmental Ethics –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 1988)、《Philosophy Gone Wild》、《Science and Religion》、《Conserving Natural Value》、《Genes, Genesis and God》等。

工商服務

這個欄位歡迎有興趣聯播Blog的同學提供來源,請寄信到greenlost[a]gmail.com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文章。

Blog聯播

  • 《Heimat – Eine deutsche Chronik》(1984):2. 家園的韌性 - 雖然家園有其脆弱性,但家園卻也具有驚人的韌性。《Heimat》裡的重要場景Schabbach正是一個具有這種驚人韌性的家園,它乃是長期地維持著人與人之間穩定的感情和交往。但這並不是說它是一個完美的家園,不是,人性的弱點依然遍佈在這個家園裡,但值得一提的是,Schabbach卻具有一種包容力,能夠讓人與人之間彼此...
    9 年前
  • 選擇 - 我可以選擇, 繼續沮喪消沉,在自己的感覺中陰沉度日..... 或者, 不管自己的任何感受,相信基督的話, 學習保羅,努力向前,忘記背後.... 要顧及自己的感受是一種太習慣的習慣, 若不努力學習克制, 我會越來越自私..... 妳還可以選擇, 在基督再來以前,妳還有機會可以悔改...... ...
    1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