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我們為什麼總是「急」於去做點什麼?(續「出遊討論暨三年生態所生活感想」)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侍主」
(羅13 :9,11)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啟3:15-16)

我們在急什麼?啊,沒關係,改變要慢慢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不要強求。是這樣嗎?是這樣嗎?「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做,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但是,那是什麼樣的生活啊?那些在做的事什麼樣的事啊?我們的文化是信守真理侍奉真理的文化嗎?不是,我們都知道不是,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不是人過的,地上沒有正義、沒有和平,詭詐罪惡處處肆虐橫行無阻,環境被人的罪惡敗壞髒污無比......這是伏爾泰藉著«憨第德»中那個哲學家(?)所說「無可想像比之再好不過的、好的無比的世界」嗎?不是嘛!那我們怎麼能不急?

但是,我們真的認識真理了嗎?我們的認識足以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了嗎?我們是不是要再思想清楚一點再說?或者,我們對思想與行動的對立還存在著誤解?思想什麼是真理不也是一種行動嗎?沒有清楚的思想真理,就沒有指向真理的行動。並且我們有認清我們的位置嗎?我們是研究生,是所謂的「學術研究者」,是所謂的「知識份子」,「思想」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行動,要不然,恥言自己是個學術研究者、是個知識份子!知識份子的責任是什麼?他的位置讓他能夠認識到思想真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思想、追求真理就是作為一個知識份子生命的責任和義務!如若連一個自由民主社會中的知識份子都只隨俗逐流的生活思想著大眾之思,那誰來思考?誰來反省?誰來釐清指出社會文化傳統中因襲的痼疾和罪惡?

確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難處,但是,身為或意欲成為知識份子的我們真的認清我們的義務了嗎?進入學術領域到底是為了什麼?不要用社會現狀來搪塞我----大家都只是為了求一紙文憑而來----即便這是目前普羅的社會現象也不能否定進入學術領域成為一個知識份子的真正義務與責任,並且清醒明瞭的人也有義務提醒對此模糊不清的同儕,我們不只是被生活追著打的社會大眾,我們免不了生活壓力因為我們生活其中,但是既然身在「知識份子」的位置上,我們就對社會負有不同其他職業的另一種責任,我們必需要求自己嚴格的用生命思想追求真理,這是我們的天賦職業!

我們來生態所,因為我們看到社會中的不正義,我們冀望有所改變我們想要追求符合真理的正義,但是,堅持正義追求真理是要付代價的!要改變社會不是來這裡埋頭在學術窠臼裡製造論文就能夠改變社會,要改變社會就必須想的比普羅大眾更深刻、看的比周遭現狀更遼遠,並且,甩脫自己思想中一切不符真理的思想,包括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我們身處的社會教養給我們的一切,全部都要掏出來反省檢視,不符合真理的、該拋棄的罪惡一點都不能留,真理是怠慢不得的!想要為自己留下一些慣習常常也會不自覺的順手挽留了隱藏其中的罪惡,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不感到不對勁的,雖然看似無害卻常常因為它的中性表象造成的罪惡反而更大。

就好比「沒關係」是許多人在為自己開脫良心譴責的的遁詞,但是說「沒關係」真的就「沒關係」嗎?「沒關係」常常是漫不經心、不負責任的卸責之詞,在馬路上亂丟垃圾,「沒關係,會有人清掃」;掃墓燒金紙連塑膠袋都一起燒,「沒關係,我只有今天燒塑膠,又不是天天燒,不會污染」;說話口無遮攔,「沒關係,我有口無心,對方應該知道」;半夜在馬路上闖紅燈,「沒關係,反正沒車也沒警察」。真的沒關係嗎?我們太習慣「沒關係」、太習慣漫不經心、太習慣便宜行事。

殊不知,說「沒關係」只是說出我們對事情前因後果「關係」的無知,說「沒關係」只是表現我們的對生活世界的冷漠和置身事外。

我們能對真理說「沒關係,等有空有閒有錢了再來追求」嗎?不,並不能,真理不是跟我們沒關係。在現世世界罪惡敝光的漫漫長夜裡,真理總是一瞬即逝的啟明,如果我們在某一瞬間看到了也認出那是我們所期待的真理之光,那我們還會待在原地不動作嗎?並且如果我們看到了,也信那是真理之光了,我們能不教人也去信也去追求嗎?除非我們信不夠也愛不夠!我們對真理不夠信以致於我們以為對人傳述真理是無謂之工,我們不夠愛真理也不夠愛人以致於我們以為對他們述說真理無意義。確實我們對於真理一定會有言說上的限制,但是如若我們的信心夠愛心也夠,我們的行為也就已經是最好的對真理的註腳,而言說不過是傳述真理的一種方式,並且盡心盡力去信去愛去力行真理是我們作為人的根本義務,只有火能點燃火,最終能夠在他人心中點燃真理的仍是真理自身。

我們該不該急?該不該疾惡如仇?該不該付出生命心裡火熱的信仰和追求真理?應該!世界已然因人敗壞,世界已被罪惡挾制綑綁,我們的生活世界、傳統文化----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無一不是種種罪惡的具現之所,我們倘若認知到這一點,我們怎麼能不急?現世裡已然隱伏太多罪惡,我們絕對「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 :27)。

真理讓步不得!

4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這篇文章的抬頭讓我想起陳老師說的:現世裡常常是「重要的事情不急,急的事情不重要」,但是,我們卻也不能不從自身的軟弱,來理解一般人都會有的軟弱:我們還是想要舒服一點地過生活;我們一時之間還很難從原先預想的未來藍圖中抽離;我們的生活裡有很多來自其他人的限制,那可能是最迫切的經濟問題,也可能是來自親人的期待…。我們可能很難放開那抓著樹枝的手,甚至是,我們都還沒聽到真理對我們開口。

換個角度來看,昨天我才又突然警覺到,自己的行為必須要和自己的嘴巴一致,也就是要為我們所認識的真理做見證,想到這裡,雖然最近的討論令人興奮,睿怡的文章也肯切的、清楚說明了議題裡的重點,但我卻也不得不冷靜下來了…。

這並不是意味著討論不該繼續,只是,是啊,我也應該要好好的做準備,並耐心等待。

Rest 提到...

我覺得太嚴厲會使人懼怕,嚴厲是應該拿來要求自己的,而非別人。

就好的思想本身,其實在被感動的時候,就已經漸漸地在改變這個世界了。 散播好的思想,每個人都可以作得到的,知識分子只是比一般人更知道方法。讓社會更好是公民運動,不只是知識分子的責任而已。尤其,大學普及如此之高的台灣,從我的社會新聞看來,公民意識的覺醒以及參與並未隨著提高,反而有日趨低落的現象。太過義正嚴詞,拿出一套標準來要求人,一個要求一個,成為社會系統的標準之後的力道,不但形成嘴砲社會,更是會成為整個憂鬱社會痛苦鬧鈴。

怎麼跟人"說真理",我想能夠說出來的真理應該是比較淺的真理,深刻的真理應該是言行一致的體悟吧。

我覺得在一個討論的氛圍之下,很容易陷入一種美好、自我滿足的情境,我提出這幾點來討論,或許會使人覺得不舒服。這篇文章我這樣看下我真的認為知識分子蠻無辜的,讀過幾本書而已,就得被套上文中知識分子的責任與義務。說實在的,光是讀書,就能夠改變社會嗎?我覺得,可能受限於文字與時間,有些事在文中,看起很被簡化。

Unknown 提到...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有一些認同也有一些不認同。

我不認同的是「嚴厲是應該拿來要求自己的,而非別人」,事實上我會比較傾向把這句話寫成:「當我們在嚴厲的要求別人時,也應當嚴厲的要求自己。」

我不認同的是「義正詞嚴反倒會形成嘴炮社會」的這種觀察,我覺得今日的社會之所以會一堆嘴炮,除了是缺乏實踐力量外,其實也有一個原因在於那些嘴炮的內容可能是有問題的、是曖昧模糊的、是粗糙二分的。因此,之所以會淪於嘴炮,很可能就是因為它們不夠「義正詞嚴」,所以發射出來的只是唾沫,而不是什麼堅固的道理。

我不認同的是「知識份子的無辜」,既然前面提到了公民運動,只讀了幾本書的知識份子豈能因為只讀了幾本書而置身事外呢?事實上,做為人、做為社會的一份子,誰沒有責任義務呢?

最後,我很認同的是在某種討論的氛圍裡,我們更需要警醒,正如同自以為正義的團體卻常常會做出不正義的事情。我覺得這樣的提醒很棒。

此外,我也很認同「言行一致」的重要性,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的、大家都要學習的課題,但「言行一致」的要求並不意謂著我們不該批評、不該要求,反倒是更應該批評、更應該要求,然後不要忘記這些批評與要求其實也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經上說: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Unknown 提到...

我簡單的回答,關於我所謂的知識份子,是有嚴格限制的,只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的學術研究者,我覺得才稱得上是「知識份子」,不是受過教育的就都是知識份子了,充其量我會將之劃歸為「學術研究者」。

「知識份子」在我的定義是嚴格的,我不認為隨便一個大學教授或拿什麼什麼博士就能叫做知識份子,除非他意識到自己的「擁有知識」就是負有一種社會責任,因為他比一般社會大眾擁有更多的知識、甚至他能將社會現象究竟為何看得很清楚,而能對社會提出建言、警惕、反省,這是「知識份子」負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學術研究者既不應該封閉在學術象牙塔裡自造長城,也不應該提著一張嘴四處班門弄斧、造謠生非。

否則我們何必要有「知識」?

不可諱言,「知識」在漫漫歷史中的的長期堆累才造就今日文化的視域和高度,這樣的知識累積當然好壞雜滲,甚至我敢大膽的說惡多於善。但是,我們的看見能有今日的高度與廣度,我們無法否認「知識」在歷史中的累積還是有意義的,雖然這座「知識巴別塔」不是直指真理,但我們總是在上面享受前人辛苦成就,我們是負有責任去指出錯誤的。

「讀書」有沒有用?「知識」有沒有用?「真理」該不該說?重點是作為一個知識份子不是「只讀書」也不是「只說真理」,但是人們往往只在「死讀書」和「出一張嘴」這些對學者的刻板印象上質疑,卻不看他們的行為,也不判斷分辨「知識份子」和「學者」或甚「假學者」,這並不公平。

光是讀書不能改變社會嗎?馬克思的資本論是邊搞社會運動邊寫出來的嗎?不是!他閉關在重重書堆中辛苦鑽研多久,才寫出這樣深刻足以改變世界的一本巨著?思想、研究是一件容易的事嗎?有些斷語不要說的太輕易,這對真正對學術富有熱情、嚴謹認真的學者和知識份子都是非常不公平!

並且我相信真正的學者和知識份子並不是只會以言說要求別人,他們總是自省、並以行為影響世界。

義正嚴詞的要求人?我想我的文章寫在這裡不是在要求其他不相干的別人,我是在自省和自我要求,並且以此和並肩齊進的伙伴相互勉勵,否則你說,生態所的價值何在?生態研究又為什麼?我們在這裡堅持什麼?並且如果連我們自己作為一個學術研究者都不嚴格要求我們自己,那誰來要求我們?

工商服務

這個欄位歡迎有興趣聯播Blog的同學提供來源,請寄信到greenlost[a]gmail.com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文章。

Blog聯播

  • 《Heimat – Eine deutsche Chronik》(1984):2. 家園的韌性 - 雖然家園有其脆弱性,但家園卻也具有驚人的韌性。《Heimat》裡的重要場景Schabbach正是一個具有這種驚人韌性的家園,它乃是長期地維持著人與人之間穩定的感情和交往。但這並不是說它是一個完美的家園,不是,人性的弱點依然遍佈在這個家園裡,但值得一提的是,Schabbach卻具有一種包容力,能夠讓人與人之間彼此...
    10 年前
  • 選擇 - 我可以選擇, 繼續沮喪消沉,在自己的感覺中陰沉度日..... 或者, 不管自己的任何感受,相信基督的話, 學習保羅,努力向前,忘記背後.... 要顧及自己的感受是一種太習慣的習慣, 若不努力學習克制, 我會越來越自私..... 妳還可以選擇, 在基督再來以前,妳還有機會可以悔改...... ...
    1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