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回應蕭戎的難題----無力感

其實嚴格說起來,這篇要說是回應蕭戎提出的難題,不如說是一點對這個難題和最近許多難題的感想......。所以,我很有自知之明的把它獨立成篇,另成一篇和「難題」相關又不太相關的短短的感想兼回應文。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要如何回應蕭戎提出的這個問題。還沒好好的理清思緒,就發生了四川大地震。一定會有人感到很疑惑,台灣的大學生和四川的大地震並沒有關係啊?怎麼放在一起談?不,我要說,有,有關係,真的有關係,雖然真的蠻遠的。

今天早上,我看著新聞中不斷加添的死亡人數和片段震災畫面,心裡湧起的是絮絮陣陣的悲傷感和無力感,我能做什麼?我該做什麼?

我還記得九二一時身在比較安全的南投市,心裡想要身體力行去做什麼都好、去幫助傷亡更慘重的災區的願望,卻時時被新聞報導喚起,這種願望在現實上卻被我自己的膽怯和所背負的親情責任阻住了,所以我什麼也沒去做,只是繼續將被地震攪亂的生活調整歸回常軌。

在最熱血的大學生物系時期,我也常常因為高山原始森林被破壞開發殆盡而致的醜陋景象而難過痛心,我卻依然什麼也沒做。

學校裡有幾個盲生,我常常在校園中看到他們摸摸索索碰碰撞撞的走著,我看得很難過,但是除非剛好同路,我很少鼓起勇氣主動去幫助他們,所以我還是什麼也沒做。

我有很多的「什麼也沒做」的負疚感,一直在心中累積,這是為什麼我總是感到憂傷,因為我的信心不足,讓我沒有勇氣在別人有需要時去伸出援手,我看到了卻沒有做,這是我很感痛苦和感到自己的軟弱無力的地方。

認識上帝以後,這些痛苦和無力感只有向上帝祈禱,請求祂的恩典和幫助,讓我能有信心和勇氣去做點什麼,也請求祂成就祂要成就的。上帝總會幫助我,讓我在遇到該伸手時多了一點勇氣而會伸出手。

但是因為有上帝,我也更認清楚「痛苦」和「無力感」之必要,人的能力極其有限,有太多需要幫助的卻是他伸手不及的,他看到需要幫助之處,遞出手幫忙卻遞不到手,此時他感到自己能力的有限,感到無法幫忙的愧疚和難過,他只能祈禱,請求全能全善的上帝成就祂要成就的。人因此更感自己的有限,在上帝面前更加謙卑順服,也更因自己的有限,更認清在自己的位置上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盡力去做那些來到我眼前、在我手邊可及的。其實那些平常被我們忽視的該盡的身為一個人的義務和責任,當我們轉個態度認真以對時就會發現,有太多太多該好好處裡的日常細節,我們有好好的愛身邊的人嗎?我們有關照過身邊來來去去的同學、朋友、同事嗎?那些個在路邊乞討的、受凍的是否又因為我們的冷漠和利害衡量而被錯過嗎?

「有眼睛卻沒看見、有耳朵卻沒聽見」,耶穌是在對每個看到這句話的人說,我們聽到了嗎?我們因此反省了嗎?

再把話題拉回大學生身上,他們的無知、冷漠不是誰造成的,是我們、是整個社會文化共同養成培育的,要改變他們就要改變社會改變文化,要改變社會文化就要先從改變我們自己做起,這是看出問題的人的責任,所以,我們都有責任先要求自己、改變自己的生命。

光如果是真光,不管再怎麼微弱,總會在黑暗中顯明出來。

沒有留言:

工商服務

這個欄位歡迎有興趣聯播Blog的同學提供來源,請寄信到greenlost[a]gmail.com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文章。

Blog聯播

  • 《Heimat – Eine deutsche Chronik》(1984):2. 家園的韌性 - 雖然家園有其脆弱性,但家園卻也具有驚人的韌性。《Heimat》裡的重要場景Schabbach正是一個具有這種驚人韌性的家園,它乃是長期地維持著人與人之間穩定的感情和交往。但這並不是說它是一個完美的家園,不是,人性的弱點依然遍佈在這個家園裡,但值得一提的是,Schabbach卻具有一種包容力,能夠讓人與人之間彼此...
    9 年前
  • 選擇 - 我可以選擇, 繼續沮喪消沉,在自己的感覺中陰沉度日..... 或者, 不管自己的任何感受,相信基督的話, 學習保羅,努力向前,忘記背後.... 要顧及自己的感受是一種太習慣的習慣, 若不努力學習克制, 我會越來越自私..... 妳還可以選擇, 在基督再來以前,妳還有機會可以悔改...... ...
    12 年前